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醫療社會學
Medical Sociology 
開課學期
103-1 
授課對象
社會科學院  社會學系  
授課教師
吳嘉苓 
課號
 
課程識別碼
305 34300 
班次
 
學分
全/半年
半年 
必/選修
選修 
上課時間
星期四2,3,4(9:10~12:10) 
上課地點
社101 
備註
限學士班二年級以上
總人數上限:70人
外系人數限制:40人 
Ceiba 課程網頁
http://ceiba.ntu.edu.tw/1031_medsoc1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醫療社會學

授課老師:吳嘉苓 (研究室313,02-3366-1225,clwu@ntu.edu.tw)
上課地點:社會系館101教室 上課時間:週三 9:10am—12:10pm
約談時間:週二2:00pm—4:00pm,社會系館313室(請事先約定,或另約時間)

 

課程目標
課程簡介:
窮鄉僻壤的地區罹病率比較高,勞工的壽命比較短,為什麼?得了AIDS比得了癌症見不得人,這是怎麼回事?西醫在台灣獨大,純粹是因為療效好嗎?產官學形成什麼樣的利益網絡,影響我們的健康服務品質?醫療專業權威是如何取得的?有關疾病的「正確知識」為什麼會隨著不同的社會脈絡而有所不同?個人從身體累積的獨門知識,能不能成為醫療達人?醫療科技越發達,我們會越健康,是這樣嗎?為什麼平均餘命增加了,各種研究發現又常常提醒我們無所不在的風險因素,從電磁波、餿水油到性行為?醫療是否取代宗教、法律制度,成為主要的社會控制機構?促進健康的社會政策只能由專家來規劃嗎?病患權益運動又如何可能成為健康改革的重要動力?

在「醫療社會學I」這門大學部入門課程中,我們將廣泛介紹這個領域的重要概念與議題,由社會學的觀點來討論一些健康與醫療現象。雖然名為醫療社會學(medical sociology),但是涉及的廣度,並不侷限在醫院或醫事人員活動的場域,所以更適合稱為健康與病痛社會學(sociology of health and illness)。更重要的是,近年來這個社會學的次領域蓬勃發展,使得瞭解社會如何處理健康與病痛,成為瞭解一個社會的關鍵面向。諸如社會的醫療化、監管醫學的誕生、生命政治(bio-politics)、風險社會等概念,都透過更多的經驗研究與概念創新,豐富了我們對於社會的瞭解。同時,在社會實踐上,面對越來越多的醫療科技爭議、照護資源分配的危機、醫用關係的衝突、醫事人員的過勞等等引發社會關注的議題,批判性的醫療/健康社會學觀點,也提供我們檢視重要社會現象的利器。

這堂課也透過閱讀教材的選擇與議題設定,特別強調科技與社會研究(Science, Technology and Society,簡稱STS)的視野,對於醫學知識與實作過程中,如何處理不確定性、如何建立正當性,如何權衡公共利益與個人權益之間的衝突,特別加以討論。如同Harry Collins與Trevor Pinch在Dr. Golem一書中所指出的,醫學既是一種科學,也是一種救助,這雙重的面貌常在醫學研究與實作的過程中,引發出集體vs.個人、長期vs.短期的矛盾,值得我們深入瞭解,並藉此找尋出路。

這門課共分四個單元。第一個單元「生物醫療化社會」,探討醫療系統如何逐漸成為社會控制的主要來源,並從關注病痛轉換為凸顯健康與風險。第二單元「病痛的社會生成」強調看似僅是生理層面的病痛問題,如何與文化、社會結構息息相關。第三個單元「醫療照護的社會組織」,則從多元醫療體系、醫療專業、醫療產業到醫療政策,逐步剖析現代社會日趨複雜的健康照護制度。第四個單元「爭議與改革」則從爭議、社會運動以及治理的角度,來反省目前醫療制度的動力。
 
課程要求
上課以講課與討論為主,特別鼓勵同學踴躍參與討論。這學期我們採用各類中英文教材作為指定與參考閱讀。這堂課非常強調課前準備,因為唯有透過事先的仔細閱讀,課堂才能激盪出出討論的火花。關於本課程的課程大綱、上課內容、作業觀摩等資料,將置於本課程的ceiba網站上,請大家隨時上網參考。

這門課的評分方式為課堂參與10%、隨堂考20%(每次上課小考2%,全學期選10次成績計算)、小作業40%(共兩次,每次20%)、期末報告30%。
 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 
Office Hours
 
指定閱讀
每週教學進度與閱讀書目:
W1. (9/18) 導論、課程介紹
觀看記錄片「性高潮有限公司」

單元一:生物醫療化社會
W2 (9/25) 從「病人的消失」到「監管醫學」
Jewson, N. D. [1976]2004.「論醫學宇宙觀中病人的消失,1770-1870」(曾凡慈譯,李尚仁校定)。
頁151-182於《科技渴望社會》(吳嘉苓、傅大為、雷祥麟主編)。台北:群學。
Armstrong, David. 1995. “The Rise of Surveillance Medicine.” Sociology of Health and Illness
17(3):393-404.

W3 (10/2) 醫療化與社會控制
Conrad, Peter. 2009. “The Shifting Engines of Medicalization.” Pp. 480-492 in The Sociology of
Health and Illness: Critical Perspectives, 8th edition, edited by Peter Conrad. New York: Worth
Publishers.
Moynihan, Ray and Alan Cassels. 2006. 《藥你生病:藥廠製造疾病的真相》。台北:世潮。閱讀第
四章「與病人合夥:注意力缺乏症」,以及第八章「靠檢測打出來的市場:骨質疏鬆症」)

W4 (10/9) 健康與風險
吳嘉苓、曾嬿芬,2006,「SARS的風險治理:超越技術模型」,《台灣社會學》11:57-109。
Lupton, Deborah. 2009. “Risk as a Moral Danger: The Social and Political Functions of Risk
Discourse in Public Health.” Pp.460-467 in The Sociology of Health and Illness: Critical Perspectives, 8th edition, edited by Peter Conrad. New York: Worth Publishers.

*繳交作業一:我們如何增能
請針對你感興趣的增能現象(長高、補腦、跑快、抗老等等),尋找一位受訪者進行觀察與訪談,並搜尋相關檔案資料。請分析是在什麼樣的社會文化脈絡,使得這位受訪者會採取這樣的措施,也請評估分析你對這些措施的看法。作業限於2000-3000字,於上課時繳交,並進行分組討論活動。

單元二:病痛的社會生成
W5 (10/16) 致病的社會
Link, Bruce and Jo Phelan. 2010. “Social Conditions as Fundamental Causes of Health Inequality.” Pp. 3-17 in Handbook of Medical Sociology, 6th edition, eds. Chloe E. Bird, Peter Conrad, Allen M. Fremont, and Stefan Timmermans. Nashville: Vanderbilt University Press.
蔡友月,2007,「遷移、挫折與現代性:蘭嶼達悟人精神失序受苦的社會根源」,《台灣社會學》,
13:1-69。

W6(10/23) 污名
Goffman, Erving. [1963]2010.《污名:管理受損身份的筆記》(曾凡慈譯)。台北:群學。閱讀第
一章「污名與社會身份」。
劉紹華,2013,《我的涼山兄弟:毒品、愛滋與流動青年》。台北:群學。閱讀「第七章:愛滋
污名與全球化移植」(頁265-306)。

W7 (10/30 ) 身體觀與身體感
Kleinman, Arthur (張珣譯),[1980]1999,「文化建構病痛經驗與行為:中國文化內的情感與症
狀」,思與言37(1):241-271。
栗山茂久,2001[1999],《身體的語言:從中西文化看身體之謎》(陳信宏譯)。台北:究竟。閱
讀「第六章「風與自我」(頁249-290)。

*繳交作業二:解釋健康不平等
請以你感興趣的主題,探討健康不平等的現象。請先提出流行病學調查的資料(例如,原住民男性的平均餘命較其他族群低,台東的肥胖率全國最高,老年女性的自殺率為所有社群最高等等),然後提出你看重的解釋因素,並提出你的政策建言。作業限於2000-3000字,於上課時繳交,並進行分組討論活動。

單元三:健康照護的社會組織
W8 (11/6) 多元醫療
張珣,2008,「『另類』醫療:導讀」,頁2-7於《醫療與社會共舞》,成令方主編,傅大為、林
宜平協編。台北:群學。
張珣,2008,「為何要人也要神」,頁8-17於《醫療與社會共舞》。
簡美玲,2008,「奇美阿美族部落的野生植物與草藥」,頁18-26於《醫療與社會共舞》。
丁志音,2008,「代代相傳的另類療法」,頁27-36於《醫療與社會共舞》。
鄭惠珠,2008,「中醫專業的興起與變遷」頁42-50於《醫療與社會共舞》。

W9(11/13) 新知生產劇團「生不由己」
吳嘉苓,黃于玲,2002,「順從、偷渡、發聲與出走,台灣『病患』的行動分析」,《台灣社會學》
3:73-117。

W10(11/20) 專業支配、醫學知識與權力
Conrad, Peter and Joseph W. Schneider. 2009. “Professionalization, Monopoly, and the Structure of
Medical Practice.” Pp. 194-199 in The Sociology of Health and Illness: Critical Perspectives, 8th edition, edited by Peter Conrad. New York: Worth Publishers.
吳嘉苓,2012,「操作多重陽剛氣質:醫師配置人工捐精的男性使用者」,頁403-432於《陽剛
氣質:國外論述與台灣經驗》(台灣女性性學會、張盈堃、吳嘉麗主編)。台北:巨流。(本文翻譯自發表於Sociology of Health and Illness的論文 “Managing Multiple Masculinities in Donor Insemination: Doctors Configuring Infertile Men and Sperm Donors in Taiwan.” 中文譯文為劉純良翻譯,吳嘉苓校定。)
*當週以Open space確認分組報告主題,全班共分為12組

W11 (11/27) 醫療組織、市場與商品化
劉梅君,2008,「走向『商品化』的醫療服務」,頁152-159於《醫療與社會共舞》。
Anderson, Odin W. 1989. The Health Services Continuum in Democratic States: An Inquiry into
Solvable Problems. Ann Arbor: Health Administration Press. 閱讀「Chapter 2: The Framework」
(pp. 14-20)。
*客座講師:醫師勞動條件改革小組

W12 (12/4) 健康照護體系與全民健保
Light, Donald W. 2009. “Comparative Models of ‘Health Care’ Systems” Pp. 538-553 in The
Sociology of Health and Illness: Critical Perspectives, 8th edition, edited by Peter Conrad. New York: Worth Publishers.
林國明,2010,全民健保的道德共同體,頁299-320於《秩序繽紛的年代》(吳介民、范雲、顧
爾德編)。台北:左岸。

單元四:爭議與改革
W13 (12/11) 醫療與健康爭議
吳嘉苓,2008,「風險與醫療爭議:導讀」,頁320-323於《醫療與社會共舞》(成令方主編,傅
大為、林宜平協編)。台北:群學。
Collins, Harry and Trevor Pinch. 2005. Dr. Golem: How to Think about Medicine. Chicago:
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. 閱讀第四章“Alternative Medicine: The Cases of Vitamin C and Cancer.”

W14(12/18)健康權益運動
Epstein, Steven. 2000. 民主、專業知識、和愛滋療法運動(程雅欣譯、吳嘉苓導讀、校訂),
頁225-256於《科技渴望性別》(吳嘉苓、傅大為、雷祥麟主編)。台北:群學。
Brown, Phil., Crystal Adams, Rachel Morello-Frosch, Laura Senier, and Ruth Simpson. 2010.”Health Social Movements: History, Current Work, and Future Directions.” Pp.380-394 in Handbook of Medical Sociology, 6th edition, eds. Chloe E. Bird, Peter Conrad, Allen M. Fremont, and Stefan Timmermans. Nashville: Vanderbilt University Press.

W15 (12/25) 醫療/健康治理與改革
McKinlay, John B. 2009. “A Case for Refocusing Upstream: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Illness.”
Pp.578-591 in The Sociology of Health and Illness: Critical Perspectives, 8th edition, edited by Peter Conrad. New York: Worth Publishers.

W16 (1/1) 新年快樂,放假一天

W17 (1/9) 小組報告一

W18 (1/16) 小組報告二

 
參考書目
待補 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  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
第2週
9/25  「病人的消失」&「監管醫學」 
第3週
10/02  醫療化與社會控制 
第4週
10/09  健康與風險 
第5週
10/16  致病的社會 
第6週
10/23  污名 
第7週
10/30  身體、病痛與文化 
第8週
11/06  多元醫療 
第9週
11/13  醫用者 
第10週
11/20  醫療專業支配與權力 
第11週
11/27  醫療組織、市場與商品化 
第12週
12/04  健康照護體系&全民健保 
第13週
12/11  醫療科技爭議 
第14週
12/18  健康社會運動 
第15週
12/25  醫療健康治理與改革 
第16週
1/01  元旦放假一天 
第17週
1/08  小組報告